微涼的春風輕撫山崗,草木悄然披上新綠。此時此刻,在河南清潔能源公司燕山風電場山上工作的檢修工劉偉正半蹲于風機箱變前,與手臂粗的電纜進行著細致的“較量”。突然間,他轉身對身后的年輕同事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別急,要順著電纜的扭勁,它才會乖乖聽話?!蹦切θ菀琅f如8年前我倆初次相見時那般純樸而真誠,仿佛能驅散人所有的疲憊與憂慮。
那一年,年僅18歲的劉偉懷揣對電力設備的敬畏之心踏入電力行業(yè),一眨眼已經(jīng)過去近40年。他從擰緊一個簡單的螺絲釘開始,將自己磨煉成為檢修現(xiàn)場的行家里手。那年寒冬的夜晚,某變電站35千伏小車開關無法正常操作,運維人員多方檢查、試驗后一籌莫展。劉偉深夜驅車趕到現(xiàn)場,他俯身于開關前,輕輕搖動小車把手,準確判斷出傳動機構磨損的問題。隨后,他僅用兩片鐵片和一臺電焊機便完美解決這一棘手問題。無論是更換小型開關、指示燈,還是進行變壓器吊罩檢修;無論是精細到電纜頭制作、小車開關拆解,還是驚險的數(shù)十米高塔檢修作業(yè),他都能穩(wěn)穩(wěn)拿捏。在他的手中,普通的工具儀器仿佛被賦予生命,能夠巧妙地應對現(xiàn)場的各種復雜問題。
劉偉是行走的“安全規(guī)程”,是故障現(xiàn)場的“定海神針”,更是年輕人心中“永遠靠譜的老劉”。他用40年時光詮釋何為“工匠精神”,在螺絲與導線間注入溫度,于平凡處堅守非凡。正如那座座他守護半生的升壓站——默默矗立在城市邊緣,卻用銀線編織出人間星河。